技术交底书是由发明人撰写、使专利代理师能够快速、准确理解技术方案并明确其发明点的技术资料。写好技术交底书的重要性在于:直接影响发明人与专利代理师沟通所耗费的时间成本,直接影响专利代理师对技术方案的准确理解,直接影响专利代理师在申请文件中对技术构思的准确表达。总而言之,一份好的技术交底有利于代理人撰写出高质量的专利申请文件,从而获得更好的授权前景和更合适的保护范围。
很多第一次申报专利的发明人对于如何撰写技术交底书总是会感到无从下手,其实撰写技术交底书并不难,只需讲明白三大部分:1、背景技术,2、技术方案,3、技术效果。本文从技术交底书的第1部分——背景技术开始讲起,手把手教您如何撰写技术交底书。
一、背景技术要写什么?
根据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条和专利审查指南的相关规定:背景技术要写明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理解、检索、审查有用的背景技术,并且尽可能引证反映这些背景技术的文件。引证的文件可以是专利文件,也可以是非专利文件,例如期刊、杂志、手册和书籍等。此外,背景技术部分中还要客观地指出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和缺点,但是,仅限于涉及由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解决的问题和缺点。
对于技术交底书的读者来说,清晰的背景技术能够为读者提供必要的技术背景,帮助理解技术方案及其应用场景。
二、学习撰写背景技术之简单实操
背景技术的撰写可紧扣技术逻辑链条,包含三大核心模块:背景综述→现有技术→现有技术缺点,三者环环相扣,形成递进关系。
(1)背景综述:这一部分作用主要是交代本方案所属技术领域的背景。在实际撰写背景综述时,可以先简单介绍该技术领域,然后引出该领域中有着什么样的需求。需要说明的是,在背景综述部分中指出的需求,实际上就是本方案的发明目的,也即本方案是为了解决这个需求而提出的。
举个简单的背景综述的例子:在电动汽车领域,汽车使用的锂电池组的电池单体间的不均衡将导致电池组出现“木桶效应”或“叠加负面效应”等问题,影响供电效果,需要对锂电池组内的锂电池进行电池均衡。
(2)现有技术:这一部分的作用有以下两点:
1. 作为本方案的对比标尺;
2. 作为引出本方案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的逻辑基石。
现有技术部分需要写出在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背景综述”部分所提出的需求是怎样做的。在具体撰写时,可以简单介绍现有技术是怎样做的,也可以通过文件引证的方式来说明现有技术是怎样做的。此外,在撰写本部分“现有技术”时,有一点小小的提醒:聚焦与本方案最为密切相关一项或多项现有技术即可,无需囊括领域内所有技术,也无须详述领域发展过程,这样反而不容易突出重点。
承接上面的锂电池组的例子,可以这样写现有技术:为了实现电池均衡,主动均衡方案被提出,其实现原理是通过能量转移实现电池均衡。现有的主动均衡方案中,大多是在每个电池单体上均并联直流变换器,通过多个直流变换器之间的配合工作,将多余能量转换至其他低电量电池中。
现有技术缺点:这一部分的主要作用是明确指出上一部分“现有技术”中所列举或引证的现有技术存在何种技术问题。相应的,该技术问题实际上就是本方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这样才能够形成“提出技术问题-给予解决方案”的逻辑闭环。
此外,撰写“现有技术”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冗余信息,无需写出现有技术存在的、而本方案无法解决的问题。
2、尽量不在背景技术部分提前透露本方案的技术构思过程,仅客观描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即可。
承接上面的锂电池组的例子,可以这样写现有技术缺陷:由于现有的主动均衡方案中使用的直流变换器数量较多,因此电路体积过大,不利于电池管理系统的小型和轻量化,且成本高昂。
三、学习撰写背景技术之精进技巧
1. 避免冗余信息过多:
反面案例:在某个技术交底书的背景技术中描述了现有智能手表的各种心率检测技术。详细介绍了光学心率传感器、ECG电极式检测和超声波检测技术等的具体实现过程。而实质上技术交底中的本方案是对光学心率传感器进行了改进。
存在问题:详细描写了各种心率检测技术,介绍了太多冗余信息,导致本方案的重点不突出。
解决方法:将撰写重点聚焦于本方案所要改进的具体技术上。
修正方案:简单描述现有智能手表的心率检测技术包括光学心率传感器、ECG电极式检测和超声波检测技术等。然后具体写与本方案最为密切相关一项或多项现有光学心率传感器的内容,进而分析现有光学心率传感器存在的问题即可。
2. 避免空泛描述缺陷:
反面案例:某个通信技术领域的技术交底书,在背景技术里只写了一句:“现在的网络传输方法效率低”。结果到了具体技术方案部分,突然开始讲怎么优化数据包校验机制。读者看到这里很容易产生疑问:到底是什么导致的现有网络传输方法传输效率低呢?为什么要优化数据包校验机制呢?
存在问题:只说"效率低"却不给具体原因,就像网购差评说“东西不好”却不说明哪里不好,传输效率低可能是网络拥堵、硬件性能差、协议设计缺陷等。
举个通俗的例子:
原写法相当于:快递送货太慢(空泛结论)→所以要给快递员配电动车(技术方案)。那么到底是分拣慢?路线规划差?还是货车不够?配电动车能解决哪个问题呢?
正确写法应该像侦探办案:
①锁定案发现场:查快递公司监控发现,每天下午3点分拣中心堆积3000件包裹(具体现象);
②提取关键证据:对比系统记录发现,现有分拣程序每小时只能处理500件包裹(量化数据);
③锁定作案工具:专利CN2020XXX公开的自动分拣机存在扫描误判率高的问题(引用文献);
④完整证据链:扫描误差导致20%包裹需要人工复检→分拣效率降低40%→整体配送延迟。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得到如下修正方案:
专利CNXXXXXXXXXX公开的传输方案,采用固定窗口大小调整策略实现。实际测试发现,当网络波动时,接收方每次确认数据包(ACK)要等待200ms,导致带宽利用率只有60%,大量时间浪费在空等上。
3. 避免将现有技术描述得与技术问题脱节:
反面案例:某个电池技术领域的技术交底书,背景技术部分就简单写了一句“现在的电池用久了老化快”。结果到了具体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环节,突然抛出个“热均衡算法精度低”。
读者看到这里很产生疑问:电池老化和热均衡算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存在问题:
①技术诊断脱节:前面说病症(电池老化),后面直接开药方(优化热均衡算法),中间缺了最重要的“病理分析”;
②逻辑链条断裂:就像说“我的电动车跑不远,所以要改进汽车轮胎花纹”,中间完全没有解释电动车跑不远和改进汽车轮胎花纹的关系;
③技术关联隐身:没有建立“热均衡算法→电池温度→老化速度”这个技术逻辑链。
举个通俗的例子:
原写法相当于:“我的电动车跑不远(现象)→所以要改进轮胎花纹设计(方案)”。那么跑不远和轮胎花纹有什么关系?是不是应该先说明“因为轮胎打滑严重导致耗电快”?
正确的写法应该是层层推进得到完整的技术逻辑链:热均衡算法精度低→温度控制失准→局部过热/过冷→加速电池老化。
修正方案:现有电池包在使用1年后普遍出现容量骤减。经分析发现,不同电芯间存在超过15℃的温差。追查BMS系统运行记录显示,其热均衡算法在动态工况下的误差率达20%。这种温度失控导致部分电芯长期处于超温状态,电解液分解速度加快,最终引发电池包整体性能衰减,导致电池老化速度快。
通过以上案例的说明,相信读者朋友已经能够感受到,背景技术不是“现有技术批判大会”,而是用客观数据搭建的逻辑阶梯——让阅读者顺着台阶自然走到技术交底书中的解决方案前,脱口而出:“这个发明创造确实有必要!”
注:学会以上简单实操和精进技巧,就已经迈出了撰写技术交底书的第一步,下一步就是要学习如何撰写技术方案了,更多干货正在路上,敬请期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