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时代,快速获得专利授权对申请主体抢占市场、维护权益至关重要。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出的“专利优先审查”制度,为符合条件的创新主体提供了“绿色通道”,大幅缩短了专利审查周期。本文将从适用范围、适用条件、核心优势及审查周期等角度,全面解析这一政策。
一、优先审查的适用范围
企事业单位均可作为申请主体申请优先审查。
优先审查不仅适用于专利申请,还包括专利复审和专利无效宣告案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专利申请或者专利复审案件,可以请求优先审查:
1. 国家重点产业领域
涉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国家重点发展产业。
2. 地方政府鼓励产业
各省级或设区的市级政府重点扶持的产业领域,如地方特色经济或战略性新兴产业。
3. 技术迭代快的领域
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且技术或者产品更新速度快,避免因审查周期长导致技术过时。
4. 已实施或存在侵权风险的专利
专利申请人或者复审请求人已经做好实施准备或者已经开始实施,或者有证据证明他人正在实施其发明创造。
5. 国际专利申请
就相同主题首次在中国提出专利申请又向其他国家或者地区提出申请的该中国首次申请。
6. 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相关
其他对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具有重大意义需要优先审查的案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无效宣告案件,也可以请求优先审查:
针对无效宣告案件涉及的专利发生侵权纠纷,当事人已请求地方知识产权局处理、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请求仲裁调解组织仲裁调解
无效宣告案件涉及的专利对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具有重大意义。
二、适用条件与材料要求
1. 基本条件
· 发明专利申请需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 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需进入受理阶段并完成缴费。
· 专利复审和专利权无效宣告案件完成缴费后至案件结案前。
· 必须为电子申请,且需要全体申请人同意。
2. 提交材料
· 现有技术/设计材料:提供与专利最接近的对比文件,非专利文献需要提供文件全文。
· 证明文件:证明该专利申请、专利复审、专利权无效宣告案件是符合优先审查情形的必要的证明文件。
注:全国各地方代办处要求的优先材料略有不同,提交材料时需视具体情况而定。
三、优先审查的核心优势
1.大幅缩短审查周期
· 发明专利:自收到优先审查请求之日起3个至5个工作日向申请人发出是否同意进行优先审查的审核意见,45天内发出第一次审查意见,1年内结案;普通流程平均周期为18-36个月。
· 实用新型/外观设计:2个月内结案,远超普通流程的6-12个月。
· 复审与无效宣告:复审案件7个月结案,无效宣告案件5个月结案,显著快于普通程序。
2. 加速市场转化
通过快速授权,企业可尽早布局生产、融资或应对侵权纠纷,抢占市场先机。
四、如何申请优先审查?
1. 线上提交(专利申请)
登录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业务办理系统”中优先审查模块进行递交。。
2. 线下办理(复审/无效宣告)
需邮寄或面交材料至各地方代办处。
结语
专利优先审查是创新主体应对激烈竞争、保护核心技术的“利器”。通过精准匹配政策条件,企事业单位不仅能够加速确权,还能在全球化布局中占据主动权。建议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尽早规划,用好政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