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人与专利代理师进行深入的交流沟通,专利代理师撰写出的专利申请文件才能准确、完整呈现发明创造的核心内容,才能为发明创造获得法律保护打下良好的基础。
发明人为了技术创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成本,一项发明创造在发明人手中诞生之后,专利文件撰写前的沟通环节决定着发明创造的技术方案能否原汁原味地交接到专利代理师手中;而专利代理师对技术方案理解的深刻程度又决定着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质量,从而进一步影响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以及专利权的稳定性。因此,发明人与专利代理师对技术方案的有效沟通是决定专利申请文件质量的必要条件。
沟通的桥梁-技术交底书
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说明书内容中包括:发明名称、技术领域、背景技术、发明(实用新型)内容、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这些内容是专利代理师根据发明人提供的原始资料经过整理加工提升而得,发明人提供给专利代理师的原始资料中大抵也要包括这些内容,因此,技术交底书撰写的是否清楚、完整将直接影响到专利法律文件的撰写质量,以及专利对技术方案保护的全面性。
如何撰写技术交底书可以阅览本公众号之前发表的文章《如何撰写技术交底书》。
与专利代理师的沟通技巧
沟通,是一门艺术,即使在第一点已经做得足够好的前提下,与专利代理师沟通的效果好坏与否,直接影响着专利代理师撰写出的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好坏。一般来讲,与专利代理师的沟通可以分为三个环节:沟通准备、撰写申请文件前的沟通和申请文件撰写过程的沟通。
(一)沟通准备工作
1.给专利代理师的技术交底书中的“本发明的技术关键点和欲保护点”进行了清晰明了的语言描述,是对本发明创造最精华的概括。
2.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
一般来说,与专利代理师的沟通有两种常用的方式,文字沟通和语言沟通。建议以语言沟通为主,文字沟通为辅。因为,文字表述时可能会产生歧义,专利代理师在正式沟通前整理出需要沟通的问题清单,以提高沟通效率并合理安排沟通时间。因为语言沟通是即时通讯,具有高优先级、实时性和简便性的优点。
(二)撰写申请文件前的沟通
1.以专利代理师的沟通思路为主导,除非专利代理师对一些技术上的理解产生了偏差。
由于发明人和专利代理师的出发点不同决定了他们的角色不同,同时由于知识背景和个性的原因,所以存在一定的思维差异。发明人往往具有“精细、准确、实在”等特性,希望专利代理师撰写出的申请文件是原本的未经上位、概括、扩充的、实实在在的技术方案。而专利代理师是在了解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根据专利法、专利审查指南的相关要求,出于专利保护的目的,以充实、丰富、细化原技术方案等方式进行适当的“演绎”,形成专利申请文件,以获得较大的保护范围、专利权稳定性尽可能高、技术方案公开尽可能充分。
基于以上思维的差异,发明人与专利代理师进行沟通时,可能会对专利代理师的工作产生一定的误解,比如:认为专利代理师技术水平低,连一些基础性技术知识都需要解释,或者过于“刨根问底”,总问“为什么”:现有技术为什么存在某个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为什么能解决该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为什么能产生某个技术效果等。此外,发明人在审核专利代理师撰写的申请文件时,也可能认为语言晦涩、不易读懂,丢弃了自己提供的技术方案或偏离了原技术方案的主题等。
2.发明人可以对非常重要的技术内容向专利代理师重点强调或者重复说明,让专利代理师更了解技术的创新点或关键点,从而在撰写专利申请文件突出发明点,提升创造性。
3.对于一些即时沟通未能表述清楚的内容,可以通过进一步补充资料进行说明。
4.发明创造形成过程中发明人参考过的文献资料,以及竞争对手相关的产品或文献资料等,可以提供给专利代理师,以便专利代理师的全面了解现有技术,从而有的放矢的撰写出高质量的专利申请文件。
(三)申请文件撰写过程的沟通。
1.专利代理师在充分沟通后进入申请文件的撰写阶段,专利代理师对于一些个别不清楚或者不能确认的问题,可以申请文件初稿中进行批注,提醒发明人确认或修正。
2.发明人将修正后的申请文件反馈给专利代理师后,专利代理师应仔细阅读并确认。
总之,发明人与专利代理师高效的沟通对于撰写高质量的专利申请文件是不可获缺的环节。